星期五上午在歐洲電影專題課堂上,看了一部80年代的法國片,片名叫做﹝我的美國舅舅﹞,影片一開始,導演透過快速的剪輯,簡略概述3個不知名人物的家世背景與成長歷程,緊接著,畫面出現在一個科學實驗室中,一位穿著白袍的老研究員,朝鏡頭而來,旁白接著介紹這位科學家的背景,就如同前三位人物一般,這四位是這部片的主角!!

 

這位科學家開始敘說大腦的三個層次,從爬蟲類大腦,以直覺和經驗作為行動的依據,到哺乳類大腦,多了情緒的控制與反叛,之間不斷穿插各種爬蟲類動物以及其他三位人物的成長歷史﹝從頭演+敘說﹞,就像一部介紹動物與人類進化與大腦發展的教育片,而這三位是標本,也是觀察研究個體,科學家試圖藉由這三位人物的成長歷程,印證他的學說。

 

但逐漸的,這三個人物的影像在我腦海中越來越清晰,我看到其中一位女主角為了演舞台劇,辛苦班道具佈景,卻在樂團巡迴當天,被母親當眾責罵帶回家,當晚,她帶著家裡所有現金,拎著一只皮箱離家出走,投靠在一位舞臺劇女主角朋友的家中,每天陪伴這位舞臺劇女伶排戲,不知不覺,腦海中已熟記所有台詞,有一日,女伶因導演的修飾氣憤辭職,這位女主角為了"節省導演找人並訓練的時間",自告奮勇推薦自己擔任遞補,也因此重新踏回舞台劇...

 

其他二位男主角,也是相同情況,對我而言,他們不再只是擔任會計師、女舞台劇演員或新聞記者的某位,我對這些角色的認同,與他們說的台詞字數形成正比,而另一位確實存在現實生活,且認真發表學說論述的科學家,與被導演視為例證的虛擬三位男女主角,形成強烈對比。

 

導演原本只想表達一種客觀的認知與科學論述,刻意運用剪接、旁白與科學家論述,打斷我們觀賞電影的情緒,將我們抽離故事情節,讓我們如同旁觀者一般,觀看著這三位人類的大腦發展歷程,但是卻讓故事發展使我們越發主觀的陷入劇情當中,我們依舊逃脫不了電影觀賞時,投注主觀意識的宿命...

 

就像近日TVBS記者報假新聞的事件一樣,型式上客觀的新聞媒體,但內含主播或媒體人主觀的意識,讓我們不自覺之中陷入媒體希望我們進入的世界,希望看到的"事實"..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ranzis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