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剛讀完郎朗的自傳,這都要從12月26日聖誕節那一周五晚上的音樂會說起...
今年五月,我和麥可在電視上看到郎朗與交響樂團演出協奏曲。乍看,我和麥可都對他陶醉鋼琴演奏,與誇張的肢體語言感到有趣,留下深刻的印象。 到八月,麥可接到某信用卡公司寄來的優惠訊息,指出持該張信用卡,購買郎朗年底音樂會票卷,可享有優惠。不知道麥可為何,突然很想看郎朗現場彈奏。我知道郎朗名氣大,音樂會的票很快就會賣光,於是摧促麥可盡快訂票;也因此我們有機會可以在12月26日晚上,坐在台下,看到一場深深影響我和麥可的音樂會!
那天,觀眾席接近爆滿。開場前,我看著節目單上郎朗的照片,覺得郎朗變時髦了。身穿黑色亮面夾克,腳踩年輕人的慢跑鞋,看起來像個模特兒。我和麥可說,希望這場音樂會不會讓我失望!
燈光漸暗,當後台的門把轉開後,郎朗在觀眾熱烈地掌聲中,不急不徐地走到舞台中央(我以為他會箭步如飛地跑出來)。和觀眾深深地一鞠躬之後,轉身坐在諾大史坦威鋼琴的黑色椅子。當他坐下,手也同時觸碰到琴鍵,音樂毫不猶豫的放送到音樂廳的各個角落,觀眾也立刻安靜下來!!
當晚的曲目有:
- 舒伯特 A大調第20號鋼琴奏鳴曲
- 巴爾扥克 鋼琴奏鳴曲,BB88 Sz.80
- 德步西 鋼琴前奏曲 第一集、第二集(各選4首)
- 蕭邦 降A大調波蘭舞曲,作品53 【英雄】
在我看過郎朗的自傳之後,我知道這一點曲目對他來說,根本是滄海一粟。當他在十五歲到美國留學時,恨不得立刻參加鋼琴比賽或者展開演奏事業。那時候,他剛剛獲得柴可夫斯基國際鋼琴大賽的首獎;但是他的老師不像中國的教授,反倒認為了解音樂的內涵,比獲獎更重要,更能延長他的音樂壽命。也因此,在長達一年多,對他來說很不"風光"的時間裡,他專心沉潛在了解音樂意涵與理解西方文化。而當他首次有機會與芝加哥交響樂團音樂總監艾森巴哈碰面時,原本只得會面20分鐘,但是他累積豐富的曲目,讓他為艾森巴哈演奏了一首又一首,整整彈奏了三個小時。從海頓、莫札特、貝多芬各奏鳴曲,史克里亞賓、李斯特、蕭邦等。結束會面前,艾森巴哈問郎朗,會彈哪些協奏曲;郎朗毫不考慮的列出30首曲目,其中有20首他可以不用看譜彈奏。艾森巴哈又問,如果可以和芝加哥一起演出,最想演哪一首?郎朗想了一會,回答「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」;這是他最敬佩的鋼琴大師喜愛的曲目。
那晚,我和麥可一起聽郎朗彈奏。直到最後一首英雄結束時,全場觀眾幾乎瘋狂的站起來為郎朗喝采。我頭一次聽到麥可說:「他簡直不是人!!」當下,我覺得郎朗太誇張了,但是他毫無破綻又具爆發力的演出,讓我啞口無言~而今天,當我看完郎朗的自傳之後,我了解這一切都不是偶然,肢體動作是否刻意已完全不需在意。從小每天練琴六七,甚至八個小時,從沒有一天中斷,讓我萬分佩服。雖然看他的自傳,有時候覺得很有壓迫感,因為他小時候想要贏的慾望,實在太過強烈;他承認,有一段時間練琴,腦子裡什麼都不想,只想著第一名、第一名、第一名。但是當我讀到他因為學琴,被迫與媽媽分隔兩地,即便受到羞辱,也依然執著在他的鋼琴生涯,讓我非常感動!!
有一刻,我很想和小時候的自己說,你這一點努力根本不算什麼。我也很想問曾經教過我四年的低音管老師,我是不是太早放棄!!雖然郎朗是位鋼琴天才,這恐怕不是我應該競爭的對象;但是如果我問自己,是否有像郎朗這樣努力過,像活不過明天一般的努力過嗎?如果有,那我這一生絕不會白活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