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違了,故宮!!


上一次踏入故宮大門,是五年前的事情了,而且只到文獻圖書館一樓看展,今天利用一天的時間,好好瀏覽正館內的各個展室,包括從五朝到清代各種展品以及特展,其中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宋代的白瓷。因為秦朝到唐代的青銅器與陶瓷,對我來說都是灰灰土土的顏色,或者是過於沉重的鼎,但是,當時光轉到文人氣息濃厚的宋代,想不到將陶土烘培的瓷器,加上釉料,高溫烘烤之後,竟能發出如此溫潤靜透的顏色~~這就是宋代的白瓷。


白瓷在外型上,多採用宋代文人喜愛的蓮花或象徵富貴的牡丹花樣式為主,從早期瓷碗的造型,到晚期的瓷器上的雕刻,都有蓮花與牡丹的影子,瓷器在宋代跨了一大步!!北宋瓷器看起來偏綠色,有一陣子北宋的瓷器為方便大量烘烤,將瓷器朝下層層堆疊,壺口也因此不易沾上釉料,而呈現陶土烘烤過的原色。南宋研發出新的烤窯技術,可考出一種乳白色的磁器,相當典雅;器皿上的雕刻,也分有層次,較深的刻痕,用來呈現主要物體的輪廓,如荷花、牡丹、水面上的天鵝,而襯角部分,工匠則以較輕的工法細緻的琢磨,如水面上的漣漪、荷花的花瓣紋路、葉子紋路等等,塗上釉料之後,較深的刻痕會囤積較多的釉料,燒烤之後,產生深淺不一的紋路,別有韻味!!


瓷器工藝的發展,到了明朝更進一步,明朝初期由官方推動與管理,對於瓷器製作給予相當的協助,加上明朝鄭和下西洋,引進諸多西方伊斯蘭寶物,為中國傳統工藝,注入一股新的元素與創意,顏色也變的色彩繽紛,從明朝早期有青瓷、紅瓷、還有黃色、綠色等等,之後發展出更多精湛的上色技術。


「鬥彩」手法,是指先在瓷器表面上一層釉料,作為圖案的輪廓線,進窯烘烤,再次填補輪廓線內的其他顏料之後,進窯再烘烤,完成的瓷器上可看出各式各樣的顏色,且輪廓分明。


繪有青龍圖案的大型瓷器,也出現在明朝,呈現出君主的氣魄,彷彿擁有者也能像君王一般尊貴!!


清代工藝品讓我眼之為之一亮的是象牙雕刻品,集精巧纖細雕工與藝術美於一身,遠遠看一個四層手提餐盒,就像是裝飾有蕾絲的竹籃,近看卻發現這些像蕾絲等不勝每數的圖案,加上像紡織品絲般的纖細,竟是象牙雕刻的傑作!!


讓我從一開始就嚷嚷著要看的翠玉白菜,也讓我愛不釋手,小巧的翠玉白菜打破我在歷史課本既有的印象,利用玉石本身綠白相間的特性,加上雕刻的技術,將白菜的葉子與菜莖雕刻的栩栩如生,上頭還有象徵多子多孫吉祥意味的紡織娘,別具意義;另一座珍貴展品,是以咖啡色玉石雕刻的東坡肉,乍看之下,還真像吸滿滷汁醬色的東坡肉,五花肉的層次幾可亂真,表面的豬肉皮,是經過染色,但雕刻匠工仍很講究將豬肉表皮的毛細孔一一刻出,我想他獲得日本電視冠軍的首獎,是當之無愧的!!值得一題的,在「玉燦珠光」展中,出現一個白玉錦荔枝,這個有美麗名稱的寶物,長的卻是一副苦瓜樣,原來當初取名的時候,很忌諱取苦瓜,因此才會取名為"錦荔枝",觀賞的民眾當中有看不懂中文的華僑,站在展示櫃前議論紛紛,難道清朝的荔枝長的像苦瓜ㄇ!!


故宮的美物數不盡,背後的故事意涵也說不完,總之,這場美的饗宴讓我今天滿載而歸!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ranzis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